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大意义,3月2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我校电气22412班学生到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活动。
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全景展现了从古至今东北地区民族民俗,这是东北地区各民族历史发展和文化积淀的产物,是东北各族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展厅,首先映入学生眼帘的是56个民族居住分布图,学生直观感受到我国“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格局,在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认识到这样的民族分布格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实土壤,深切感受到中华文明生生不息,是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精神。在老师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东北古代民族民俗展区、东北近现代民族民俗展区、红山文化等专题展区。带队教师结合参展内容向同学们讲述了互补共生的经济关系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经济纽带、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等教学内容,强调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同学们参观之后也备受鼓舞,纷纷表示这是了解中华文明历史的生动课堂,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增强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责任担当。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精心组织设计了此次实践教学活动。首先通过课堂理论讲授,为实践教学活动做好思想准备,明确参观目的和意义。其次,提前学习博物馆的展览布局和相关知识,掌握大量教学素材,在实践参观过程中,讲解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真正让实践参观入脑入心,收到良好教学效果。学院新入职青年教师参加了此次教学活动。